阿里康网
养生
快速搜索

中西医的不同健康观 中西医对健康的不同理解

2015年09月12日

中医学认为健康的人体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维持动态平衡的整体,破坏人体相对平衡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致病因素。致病因素多种多样,例如:异常的气候、精神因素、饮食劳倦、刀枪跌仆、虫兽所伤等,以下逐一作介绍。  六淫,是指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致病因素。正常情况下,这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,是万物生长的条件,对人体无害,称六气。当气候变化异常,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,或天气反常,或变化太快,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,六气就变成侵犯人体的六淫邪气,故又称六邪。 六淫致病,有以下特点:

1、与季节气候、居住环境有关。

2、既可单独侵犯人体,也可夹杂多种致病因素一同侵犯人体。

3、发病过程中,相互影响,相互转化。

4、人体肌表、口鼻是入侵的途径。

(一) 风 风,是春季的主要气候,四季皆有。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: 1、风邪动而不居,具有向上、向外的特点,属阳邪;常侵犯人体上部(头面)、体表、阳经,使汗孔开张,从而出现头痛、出汗、恶风等症状。 2、风邪行无定处,变化无常,故致病时病位游移不定,病情复杂多变。如由风邪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,其关节的疼痛是游走不定的。 3、风邪是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,寒、湿、燥、热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,如风寒、风湿等。

(二) 寒 寒,冬季主要气候。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: 1、寒为阴气盛的表现,性属阴,容易损失阳气。 2、寒邪侵袭,阳气受损,则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受阻,故说寒性凝结、阻滞不通。 3、寒邪侵袭,使汗孔收缩出现无汗,经络、筋脉收缩痉挛而引起疼痛、曲伸不利。

(三) 暑 暑是夏季主要气候,发生在夏至以后,立秋以前,由火热所化生。暑邪性质及致病特点: 1、暑属阳邪,性质炎热,侵犯人体后多出现一系列大热、大汗出、面红等阳热症状。 2、暑使汗孔开张,如果汗出过多,损失津液,同时又会导致气虚;故说暑邪易耗气伤津。 3、夏季除了天气炎热外,还多雨潮湿,故暑邪致病时常夹杂湿邪,除了烦渴、发热外,还见四肢困倦、胸闷呕恶等湿邪困倦症状。

(四) 湿 湿为长夏(夏季最后一个月)主要气候,长夏为一年中湿邪最盛的季节。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: 1、湿为阴邪,侵袭的病位多在下部,阴邪容易损失阳气,阻遏气体的运行。 2、湿性重浊,其性质如同水液一样,容易停留在人体的某部位而出现病变。 3、湿性粘腻,是指病症粘腻不爽,如分泌物滞而不畅;或是指病程长,反复发作。

(五) 燥 燥为秋季主要气候,多从口鼻入侵人体,分凉燥和温燥。燥邪性质及致病特点: 1、燥邪干涩,容易损失人体津液,可见口鼻干燥、咽干口渴、皮肤干燥等。 2、燥邪多从口鼻而入,而肺开窍于鼻,与外界相通,故燥邪最易伤肺,见干咳少痰等。

(六) 火 火热为阳盛所化生,火为热之极,两者常混称。火邪性质及致病特点: 1、火热为阳邪,其性主动炎上。 2、火为阳邪,易损伤人体津液,耗损正气。 3、火邪可令血液运行加速,迫血妄行,导致各种出血症状;另还可形成疮痈。

中西医的不同健康观 中西医对健康的不同理解

“健康”是一个合成的双音节词组,这两个字有不同的起源,含义也有较大的差别。具体地说,健康的健字,主要指形体健壮、强盛,因此有健身、健壮的习用词。《易经》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健康的康字,主要指心态坦荡、宁静,因此有康宁、康泰的说法。“小康生活”、“康庄大道”也主要是从社会人群的“满意度”出发的,而不仅仅是一个财富的绝对丰富。健身馆主要是为了强壮身体而设置的,进健身馆的人大多是健康人。康复中心则主要是调整心态,让患者从严重疾病的现实出发,重新适应家庭生活,回归社会大家庭,是为“减少致残”而开设的。“康复”不是以完全恢复形体健壮为最高追求,因为许多疾病必然会留有后遗症,但是可以通过康复锻炼达到身心重新适应生活需要。中医与西医在健康问题上的标准是不同的。西医强调健康是要有数据来说明的,各项检查指标正常,或者大致在正常范围,这就是健康的标志。中医的健康标准主要是个人心里的判断,是精气神的充足。所谓“生之本,本于阴阳”,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;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。中医认为健康的第一标准是人体的精气充盛,精神健旺,而不是“客观指标”如何。现实生活中,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,每年都要健康查体,也的确检查出来不少“三高”人群,对于疾病防治关口提前有一定作用。但是,现实生活里也常会看到,一些“各项检查指标正常”的人,突然倒在工作岗位上,或者倒在宴席酒桌下,或者时隔不久竟然检查出来一个“癌症晚期”。中医学不重视检查数值是否正常,并不是不重视预防疾病,相反,中医学的健康观念是要人们时时刻刻注意健康,是“全天候”的“动态自我观测”。因为,中医认为六淫、七情皆可致病,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,“久视伤血,久坐伤肉,久卧伤气,久行伤筋,久立伤骨。”因此,人体必须起居有常,饮食有节,心安不惧,不妄作劳,使形与神俱,正气存内,“真气从之,病安从来?”一旦养生不谨,六淫七情为患,“阳盛则阴病,阴盛则阳病”,就失去了健康,并且是“邪气盛则实,精气夺则虚”,就需要调理治疗,以便重新恢复“以平为期”、“阴平阳秘”的健康状态。由此可见,中医对于健康的关注,完全是动态的,是长久坚持不懈的,决不是依据一时的“健康体检”,也不仰仗“各项指标正常”。因此,中医是注重状态转换的“状态健康观”,而不是依赖不出现病理病灶的“形态健康观”。中医的“状态健康观”,主动权在每一个人手里。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“自我检测”,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保持健康状态,把精气神养好。一旦出现精气神不足,或者“升降出入”太快、太慢的情况,就需要自我调整;自己调整不过来的时候,就需要找中医帮助,以便恢复自己的健康状态。因此说,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,“扶正祛邪”的措施,可以关爱每个人的整个一生。注重形态的西医,重视病理病灶,发现了病灶,就找到了靶点,然后可以施展手术切除,或者进行拮抗生理物质,阻断受体,或者补充缺乏的物质元素,大约都是“我来拯救你”的急救措施,而中医是“我来帮助你的医学”。一个人可以经常被帮助,但是不能“经常被拯救”。因此,中医对于人体关爱的知识,需要人们时刻牢记,谨慎遵行,受益终身,长有天命,尽终天年,达于寿域。由此可见,对于中医的健康观念,岂能轻视之乎!

相关阅读